<td id="y13gd"></td>

      首頁 / 政務公開 / 政務動態 / 政務要聞

      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

      時間: 2023-02-06 15:49 來源: 宜春日報 訪問量:
      字號:

      2月3日,記者從市生態文明辦獲悉,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踐行“兩山”發展理念,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著力做好“治山理水、顯山露水”文章,助推經濟社會綠色轉型,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。

      堅持制度創新,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卓有成效。在生態環境保護實踐中探索出“生態+大健康”產業發展模式、綠色發展“靖安模式”、宜豐縣生態警察中心等典型經驗做法。市“生態衛士”綜合執法改革成功入選“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”,全市累計創建國家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2個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4個、國家級生態鄉鎮42個、省級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3個、省級生態縣5個、省級生態鄉鎮148個、省級生態村133個,生態示范創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。

      堅持生態優先,天更藍、水更清、山更綠。2022年宜春中心城區和各縣(市、區)環境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,中心城區PM2.5年均濃度值為29微克/立方米,同比改善6.5%,優良天數比例為94.2%,優良率列全省第三;在全市推廣河湖長制,國考、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%,全市16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%;全市森林覆蓋率持續穩定在57%左右,濕地保有量6.44萬公頃,自然保護地55處,總面積269.6萬畝,占全市國土面積9.62%。

      堅持綠色引領,旅游業、綠色農業、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。著力打造了明月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、靖安縣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、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旅游品牌;2022年,全市富硒農產品基地面積達201萬畝,培育各類富硒經營主體449家,注冊富硒農產品商標260個,富硒綠色有機產業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;向省項目規劃庫報送風電、光伏項目達88個、共4.22GW,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.7%,鋰電新能源產業營收突破千億元。

      附件:

      關聯稿件

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        • 上一篇:
        • 下一篇:
      黑人AV一区二区三区巨免费